2020年初碎碎念

死线 发布于

开场

本来也是没打算写的,奈何年初冠状病毒肆虐,倒是给我了时间可以写一写一些碎碎念的文字,也算是对上一年的小小总结吧,2019年对我来讲是十分不如意的一年,上一年写的年终小结的愿望终归是半个也没有实现,sigh~ 不过接二连三的打击倒是让我更加认清了自己,我也从各方面说说自己的一些经历体会吧。

人际

我一直觉得我是相当「自负」的一个人,因为我总是觉得周围大多数都是蠢人,大概是大学毕业那会我吃了一些瘪,这种「中二」的想法才逐渐淡化,但是在上一年有加深的迹象,大概是和我上一年接触的一些人有关系,而且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所谓人际,自然是指自己与周遭的人产生的联系,这些人有熟悉的天天相处的人,也有天生有着「强关系」绑定的人,也有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学毕业之前,我认为周围的人蠢纯粹是处于人类观察的兴趣与好奇心,后来的「淡化」大概率是由于吃瘪带来的自卑感导致,自己菜自然就会觉得其它人会变得高大起来不是么,然而这种想法明显也是唯心的一种表现而已。

一个人对于他人的评价,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不像游戏世界里有着明确的标准和度量系统,比如CXK,粉丝的眼里是块宝,黑粉的眼里烂铁都不如,你在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别人只要轻易的换一下标准你可能就哑口无言了,因为你会意识到所谓的争论纯粹是夏虫语冰式的浪费时间。所以当我意识到我对于周遭的人大多数都是蠢人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制定的有问题,并以「自己这么菜,他人又会蠢到哪里去呢」这种想法来否定自己的标准,现在想想,也是自卑感作祟的结果。

我把刷微博、知乎、其它陌生社交APP的行为都认为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表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起码有90%的人并不是「活着」的人,理由是他们基本上不具备「自反馈」系统,最常见的比如,粉丝会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或者映射于偶像上、人云亦云、醉心权威等,这些人仿佛是提前设定好一系列程序的提线木偶一样,完全依赖于外界的输入,所以会异常的固执,无法用言语沟通,同这些人较劲纯粹就是浪费精力,因为尖叫鸡永远也不会发出尖叫以外的声音。

我之前都十分沉迷于社交平台,因为我十分喜欢观察他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但是最后发现自己也常常陷入其中,甚至变成其中的一份子。现在我怕了,与其参与,不如旁观和总结,因为真的是没有营养。后续的日子我对自己的期盼是尽量戒掉这些所谓的上网找乐子的社交时间,放精力到别的事情上去。

在人际上,还有一件令我沮丧的事情,就是除了上述陌生社交系统里的人,与自己亲密的人,不管是受「强关系」绑定的人,还是自己挑选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着同样的毛病,不过显然后者要更好一些。

这些人与之相处起来显然要复杂的多,特别是前者,不是亲人就是同事或者领导,这些「非自主挑选」的人,往往很难与自己的想法达成契合,很多时候甚至是违背的,但是受限于礼教、责任、伦理的约束,又不得不和他们产生交集。想象一下必须强迫自己与一个完全不契合的人交流,那大概是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了。在很早之前我很想坦诚地、毫无保留地与这些人敞开心扉的交流,但是发现这也只能是奢求而已,人与人有的时候就是隔着一座山,除非发生大的变故,不可能正常的交流。我也逐渐开始理解影视剧和动漫里说的长大后就不得不说假话的意思的,并不是不得不,而是因为真的没有说真话的对象。处理这种关系,大概也就只能够磨炼自己的「话术」了吧。

至于后者,基本上就是指挚友和爱人了,只能说,尽早掌握识人断物的本领,毕竟这是为数不多能自由选择的交际对象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恪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原则,一便磨炼话术,一边真诚待「自主选择的人」,把精力和情感投放到真正值得投入的人际身上。

做事方法

做事情的方法换个官腔一点的说法就是指方法论,与人际无关,纯粹是做一件事情的方法与步骤。具象化到现实中就是指工作技能、理财、锻炼等具体的生活琐事。

这方面我对自己是相当的失望,因为我做事前总是十分的低效,总结了一些原因,感觉根源是自己太过注重细节,说难听点,就是过于注重细枝末节。举个例子,领导交代了一件事情,步骤分为A、B、C、D、E,我会把90%的经历花在扣A的细节,等到快deadline了,我会手忙脚乱的做剩下的部分,导致最后的成果草草不成型,甚至A部分也相当糟糕。

还有个原因大概是我是个性子相当慢的人(情感上大概也是),工作里切换一个细节领域,我要半天才能转过弯适应,待到我适应的时候,领导可能又有了新的想法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克服上面的两个弱点,变得「大气」一些,该择的择,该弃的就干脆的弃,抓重点最事情,兼顾广度与深度。

生活观念

所谓生活观念用官腔来讲就是指价值观。

人越长大就越负能量,不是因为人变得阴暗,是见得阴暗多了。

社会是个大熔炉,特别是在国内这种快速发展的环境,阶级波动,矛盾丛生,魔幻现实主义剧大概每天都会在成人眼里上演,说不被带节奏,那大概是不可能的。我目前人在深圳,说好听点是个活力无比的城市,说难听点就是一个稳定性极差的城市,机会和投机主义丛生,很多人靠着社会的浪潮当上时代的飞猪,影响的不止是财富分配,还有人心的浮动,就连我自己,也曾今不止一次的因为可笑的运气因素感到自卑和消极。

我曾听一个同行的前辈说了一个对于跳槽的观点,他认为跳槽不是由于自己的薪资待遇低,而是比别人低,只是很多人没意识到这点而已。大概与周遭同侪环境的对比,就是刻在人类基因的邪恶属性吧。我为什么没在5年前买房呢,为什么父母给不起我首付呢,为什么我没早些加入A公司呢,已经上车的人会轻松惬意地和你讲着带着轻松口气的话语,在社交软件上发表着轻蔑的观点,即使那是极少数人,也会令自己更加的烦躁不安,更加悲叹命运的不公,然而没啥卵用,没赶上就是没赶上。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深受这个影响,关注着一小撮与自己牛马不相及的人,却带来沉重的焦躁情绪。

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用小部分时间做必要的比较与规划,大部分时间只看脚下。

爱好

稍微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痴迷ACG文化。虽然这节题目叫做爱好,我还是觉得这个叫法不够恰当,因为我不认为痴迷「足球」或者「篮球」和痴迷「小说」是一种类型的事情,前者确实叫爱好,后者则是更加复杂的事情。

我保持ACG这个爱好大概有十年了,我也很庆幸我现在依然喜欢做这件事情。

我的一些宅友,甚至是带我入坑的宅友,基本上都因为工作婚姻的关系脱离的宅圈,我是能大概理解其中的苦衷,但我还是很遗憾,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可以保持一个像样的爱好,活着真的是要轻松很多。我有很多痛苦的时期,绝对没有夸张,从爱好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积极想法,可能不是必要的,确实是让我更快地挺了过去。

我有想过我喜欢ACG的原因,大概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我想我可能是个感情上敏感且纯粹的人,代入感过于强烈三次元文化输入显然不适合我,二次元会刨去很多杂质和细节,情感表现足够夸张,剧情走向也更有张力,我是个笨拙的人,我只需要关注最纯粹的那部分即可。当然这里的差异也很难描述出来,具体你可以想象一下动漫作品真人化时的「违和感」到底出自哪里,那大概就是答案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这个好爱,不因为所谓现实的理由弃坑,真正的喜好并不会是负担不是么。

期望清单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刚用在刀刃上,好的情感与精力也是。
  • 做好规划,不死扣细节,只求高效的做事。
  • 只关注自己的成长,其他人,见鬼去吧。
  • 继续做个快乐宅。

题图

hololive 万组 诗音 && 阿库娅 && 绫目